按照学校2023暑期“乡村振兴大课堂”文明实践活动安排,7月8日至12日,学院教师刘晓瑞、景超作为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服务队骨干成员,在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孙承俊的带领下,与团队师生一起深入太白县咀头镇白云村,开展了为期5天的“乡村振兴大课堂”暑期文明实践活动。
——举办了一场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乡村宣讲活动。学院副教授刘晓瑞为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作了题为《走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的报告,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

——开展了一场“乡村正禾育人”活动。刘晓瑞、景超两位老师带领生态学院学生为白云村儿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故事鼓励儿童要勤奋学习。

——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宣传活动。两位教师带领学生先后进到11户农户家中,对白云村群众普遍关切的热点、难点和一系列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规,进行耐心解答、积极宣传,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扩大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知晓率,切实让新时代文明之风吹进群众“心田”。

——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五天时间里,两名教师和参与实践的学生朝夕相处、密切联系学生,围绕其在白云村的所见所闻积极与学生展开交流,为学生现身说法,将“乡村大课堂”转化为“行走的思政小课堂”。

在此次“乡村振兴大课堂”文明实践活动中,学院教师服从安排、积极谋划、主动作为,通过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思政小课堂”有效融入“社会大课堂”;通过开展“行走中的思政课”不断增强学生知农爱农兴农情怀;通过走村入户将思政课堂搬到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把服务农民增收致富的火热实践变成了思政教育的实景“大课堂”。同时,结合白云村发展现状及特色,在白云村乡风文明建设方面提出了两项建议,为白云村提供了“杨职方案”。学院两名教师圆满完成了任务,有效发挥了教师的专业优势和学院的智库作用,充分展示了学院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白云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
本次“乡村振兴大课堂”暑期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如何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如何讲好乡村振兴“大思政课”提供了新的实践、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