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关于暑期开展“百名教授进百村”乡村振兴大调研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调研安排,由杨红梅教授、刘晓瑞副教授、张曦堃老师组成调研团队于7月31日至8月6日赴蓝田县灞源镇灞源街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
调研对象:
灞源结合地域特色,因地制宜,把豆腐列为了促进群众脱贫增收的大产业。本次重点调研了当地的豆腐干加工企业、小微企业、家庭作坊;同时还调研了当地的食用菌基地;走访了灞源镇农业局,灞源街村村民及灞源镇的移民社区、扶贫工厂。
项目及任务:
1、了解本村主打产业豆腐干加工情况,分析其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2、了解本村政府支持产业食用菌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其存在问题,寻求解决对策。
3、了解社区教育培训情况,提出发展建议。
4、针对村民做国家农业政策宣传和学院招生宣传,促进村民了解国家农业相关政策,抓住机遇,寻求自身发展;了解我院招生就业情况,鼓励孩子积极报考我校。
5、对本村党员做党史宣讲,增进党员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理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6、深入街道、镇政府、街边乡间了解当地实际生活发展状况,体验农村生活。
调研过程:
7月31日,启程到灞源村,落实团队入村住宿生活基本保障,团队成员商议工作开展计划。
8 月1日上午,与村委会接洽联系,和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双肩挑)交谈,调研本村整体情况、党建情况,商讨后面工作开展计划。
8 月1日下午,调研蓝田县尚贤豆制品专业合作社,了解豆腐干的制作工艺、参观生产过程,详细询问当前销售渠道问题。
蓝田县尚贤豆制品专业合作社现在吸纳了8户小作坊,其中有2户就是贫困户。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按照每户扶贫资金1万元标准将全村8户贫困户和22户低保边缘户全部入股尚贤豆制品合作社,重点打造豆腐干产业。
8月2日上午,参观调研县政府扶持的豆腐干加工国企,了解产业发展状况。
西安灞之源豆制品有限公司(灞源社区工厂)是县经贸局承担、蓝田县隧道式烘干机食品厂实施的扶贫产业项目,也是西安地区生产规模较大、工艺较的隧道式烘干机现代化豆制品生产企业。该企业2018年建成,23名员工,员工都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该项目建成投产,解决了当地搬迁贫困户就业30人,户均增加收入18000元,间接带动当地种植业,农产品销售、运输、旅游等产业发展。扶贫工厂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投入扶贫专项资金350万元,建设生产基地1500平方米,投入标准化自动机械设备,萃取灞河源水,精选秦岭大豆,制作灞滋源系列豆制品,目前共研发多个品种、多种口味的休闲、代餐豆腐干。社区工厂旁还新建了电商扶贫中心,工厂生产的豆制品和灞源镇周边的农副产品在这里展示汇聚,同时还有豆腐加工体验中心,让消费者可以近距离的体验豆腐干的加工制作全程。

8月2日下午,进入镇政府调研,与农村发展局相关干部交流。

8月3日上午,走访调研当地村民,了解豆制品家庭作坊生产情况,走进家庭体验豆干加工过程;灞源街村全村167户人家,从事豆腐干生产的家庭作坊近40户。灞源豆腐从自制自吃,到家庭作坊,再到目前的产业化生产,包装越来越好,名头越来越响。
8月3日下午,走访调研蓝田县山区食用菌产业园----灞源镇食用菌基地(丰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该基地总站地月700亩,其中出菇棚占地约260亩,建设食用菌大鹏共200个、102920平方米,其中示范棚22个,面积7920平方米;普通棚180多个,面积4万平方米;1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大棚月55000平方米。该公司是按照“公司+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由灞源镇的11个村集体经济参与,2019年八月开始建设,一共投入3000万元,新建食用菌大棚306个,2020年8月20日第一批香菇已经上市。项目实行带动灞源镇建档立卡户1298户,4598人,实现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8月4日上午,杨红梅教授应村支部书记要求对该村党员干部进行党史宣讲、宣讲完后调研团队三人还与村中党员干部进行了座谈,并向村党组织捐赠党史学习资料。
8月4日下午,深入移民搬迁社区走访调研。走访了解到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灞源镇不同村子的294户贫困户1075人按照人均面积不超过25平米,每户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人均不超过2500元标准,搬入位于灞源街村新建的灞源镇移民搬迁社区,使拐沟、偏远群众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建在社区旁边的西安灞之源豆制品有限公司其实就是一个社区工厂,主要目的是解决移民搬迁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让这些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我们团队还调研了社区居民居住环境变化、生产方式变化促进群众收入的增加和享受均等等教育医疗文化资源的情况,以及社区成人教育、社区居民可持续发展情况。
8月5日上午,召集村民,由刘晓瑞老师进行乡村振兴政策宣讲,下午由张曦堃老师进行学院招生政策宣讲。

8月6上午,整理资料,查漏补缺,进行街边走访,下午返程。